小王子是一本法國著名的童話,內容描述一位來自遙遠星球小王子的經歷,小王子遊歷過許多不同的星球,在不同星球中,所遇到的人、事、物,總是讓他感到疑惑不解。故事中敘述小王子出生的星球,與一棟房子相比較,大不了多少,一眼就可以看透,根據判斷應該就是編號B612的小行星。故事雖然是作者虛構的,但是充滿了無限的想像空間,最經典的是”蛇吞象”與”帽子”的例子,真是一本適合親子共賞的作品。
小行星的分佈
故事中令我感到興趣的是小王子的故鄉-小行星,依2006年8月24日國際天文聯合會(International Astronomical Union,IAU)決議,太陽系中繞日運動的天體可分為行星、矮行星及太陽系小天體三類。小行星屬於太陽系小天體,自從1801年1月1日,義大利天文學家皮亞齊(Giuseppe Piazzi)發現了編號第 1號小行星後(Ceres,穀神星現在稱為矮行星),截至2011年3月份為止,擁有臨時編號的小行星,已經超過94萬顆。隨著觀測工具及分析方法的進步,發現太陽系中小行星的分佈範圍包含近地小行星(火星軌道內)、主要小行星帶(火星與木星間)、半人馬小行星群(土星與天王星間)、特洛伊小行星(位於行星軌道拉格朗日點上)及庫伯帶小行星(海王星以外)等。當然這些小行星因為體積小、距離遠,所以別說用望遠鏡看只是一顆看不清楚的小光點,更別說想用肉眼看清其真面目。
不可不知的事
雖然小行星觀測不易,但是我們還是要知道,遙遠天空中有幾顆小行星,盡是我們熟悉的臺灣地名,包含鹿林、南投、嘉義、高雄及玉山等。其實小行星的命名有一定的程序,首先在觀測後,可以計算其軌道者,可獲得一個臨時編號;如果該星體可重複被觀測到,並更確定其軌道者,即可擁有一個永久編號,發現者亦可以獲得命名的機會。就如中央大學在玉山國家公園,設立的鹿林天文台,於2006年推出鹿林尋天計畫(Lulin Sky Survey,LUSS),從此臺灣開始在尋找小行星領域中嶄露頭角,例如第145523號鹿林小行星(Lulin,臨時編號2006 EM67)及第145534號中大小行星(Jhongda,臨時編號2006 GJ),就是臺灣首次命名的小行星,真可稱為是臺灣之光。
臨時編號的玄機
小行星臨時編號的命名,包含發現的西元年加上兩個英文字母,必要的時候還可以加上數字來排序,其中第一個字母表示發現的月份,以半個月為單位,依英文字母A至Y排列,其中字母”I”不使用。第二個字母表示在這段時間內發現的次序,按照字母A至Z排列,字母”I”不使用,排序超過25顆後,則從頭排序,並於字母後標上數字,數字表示其循環次數。所以可以透過小行星的臨時編號,推算出其發現的時間。例如臨時編號2006 EM67鹿林小行星,表示2006月3月上半月發現的第1,687顆小行星(67*25+12=1,687)。各位喜歡天文的追星族們,讓我們再來找看看,還有哪些小行星的名稱,是與臺灣有關的呢?當然您如果想名留星空,那就請您加入尋星行列。
月份 | 1月 | 2月 | 3月 | 4月 | 5月 | 6月 | 7月 | 8月 | 9月 | 10月 | 11月 | 12月 | ||||||||||||
字母 | A | B | C | D | E | F | G | H | J | K | L | M | N | O | P | Q | R | S | T | U | V | W | X | Y |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